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縣政府消防局與極現科技三方攜手推動無人機醫療運輸。

新竹臺大分院智慧醫療創新中心於竹北院區舉辦「推動無人機醫療救援物流合作」會議,邀集新竹縣政府消防局及極現科技代表與會,針對無人機醫療物資運輸的應用與規劃方向進行簡報與交流,期盼導入科技力量,強化山區醫療應變與物資配送的整體能量。

新竹臺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隨著極端氣候與人口分布變化,偏鄉與山區的緊急醫療資源可及性已成為亟待面對的課題。科技不是取代人力,而是醫療體系的重要延伸與助力。無人機在特殊地形與時效性需求下展現極大潛力,將持續關注並投入智慧醫療創新應用,為臺灣建構更具韌性的緊急醫療應變網絡。

新竹縣政府消防局局長陳中振指出,山區運輸挑戰長期存在,無人機技術正好補足現有體系缺口。本次拜會期望了解無人機醫療運輸的未來部署計畫,並探索更多災害應變與搜救合作的可能性。

新竹臺大分院急診醫學部副主任陳俊維說明:「救災講求時效,無人機物流能補足偏鄉急救資源缺口,具高度潛力。未來將透過運輸航線規劃,進一步驗證其可行性與安全性。」

會議中,陳俊維副主任報告目前推動方向與初步測試情形,三方就合作模式、潛在應用場域與政策法規配套進行交流。新竹臺大分院表示,未來將持續結合智慧醫療與前瞻科技,穩健推進相關規畫,逐步縮短醫療資源差距,強化偏鄉緊急應變量能。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台灣新聞雲 ]記者陳森照 / 彰化報導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新任院長賴仲亮近日正式上任,帶著多年醫療與行政管理的深厚經驗,回到家鄉彰化,接下領導重任。賴院長曾任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院長,擁有完整的醫學專業背景與管理實績,未來將引領醫院朝向更高品質與更貼近民眾需求的醫療服務邁進。

賴仲亮院長學經歷完整,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及醫學研究所博士,亦取得國立成功大學EMBA碩士學位,曾任衛福部臺中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務秘書、副院長,並曾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擔任研究員,具有國際視野與實務研究能力。其專業涵蓋臨床、管理與研究等多元領域,展現全方位領導實力。

在朴子醫院任職期間,賴院長推動「高齡友善醫療」、「有溫度的照護」、「社工與心理支持強化」等多項措施,落實病人中心理念,並有效整合醫療與社福資源,不僅強化院內量能,也提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獲得病患與業界一致好評。其領導下,朴子醫院榮獲嘉義縣政府防疫貢獻獎、SNQ國家品質標章等肯定,賴院長個人亦獲中山醫學大學頒發傑出校友獎。

上任當日,衛福部朴子醫院副院長陳大中特地率隊前來祝賀,展現醫界間深厚情誼。典禮現場氣氛溫馨,除醫護同仁外,亦有地方人士到場觀禮,寄予高度期待。

賴仲亮於1968年出生於彰化市,與彰化醫院同年創立,彼此可說「一同成長」。高中時期曾在彰化醫院打工、協助醫院評鑑,也曾於職涯階段多次回院支援,與彰化醫院淵源深厚。他感性地表示:「能夠回到熟悉的家鄉擔任院長,是榮幸也是使命,我將傾盡所學、所能,帶領團隊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服務彰化鄉親。」

針對未來願景,賴仲亮強調,他將秉持「專業、品質、關懷」的核心價值,持續推動醫療人本化、流程精進與跨部門協作,並積極建構友善職場環境,提升醫護人員凝聚力與專業成長空間。他也期勉同仁們一起解決問題、克服挑戰、共同成長,攜手打造更具效率與溫度的醫療團隊。

彰化醫院表示,賴院長的到任,將為醫院注入嶄新能量,不僅延續既有優質服務體系,也預計導入更多策略性改革,提升整體營運績效與病患滿意度。地方民眾及醫療界普遍對其領導風格與實務能力表示高度期待,相信彰化醫院在其帶領下,將在醫療品質與社區服務層面持續精進、再創高峰。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晨暉生技(1271)旗下於台灣進行藥品代理與銷售業務的保瑞聯邦22日正式與全球製藥領導公司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簽訂合作協議,取得4款聚焦感染、中樞神經與罕見疾病治療領域的藥物在台經銷權。此合作不僅強化保瑞聯邦於醫院端的產品組合,也與保瑞集團持續深化罕見疾病與專科藥物佈局的核心策略接軌,滿足台灣未竟的醫療需求。

晨暉生技董事長盛保熙表示,保瑞聯邦評估國際局勢並審視台灣的藥物需求,與Dr. Reddy’s合作提供更多學名藥選擇且深化著墨罕病藥物,我們期待成為醫療院所關鍵的合作夥伴,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圖)晨暉董事長盛保熙(左)代表保瑞聯邦與Dr. Reddy’s大中華區總經理Mr. Satheeshkumar Sriharan(右)完成合作簽約儀式

Dr. Reddy’s大中華區總經理Mr. Satheeshkumar Sriharan特地蒞臨簽約,他說,在近期的合作案中,我們最期待的就是與保聯的合作;憑藉其在西藥代理與銷售通路的經驗,相信能讓更多亟待取得有關醫療資源的病患得到更多元、更有效的治療;因為,健康不能等待。

保聯於2023年11月併入保瑞集團晨暉生技,營業內容為各種藥劑成品的經銷業務,涵蓋處方藥、OTC藥品、保健食品及護膚品等多元產品,且深度佈局各類台灣市場通路如醫院、診所、藥局以及消費者直購電商。(自立電子報2025/7/22)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過去,我們看病是生病才去醫院;未來,醫療將主動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從你家馬桶裡的感測器,到手腕上持續監控的裝置,甚至是隨身的 AI 健康顧問,24 小時默默為你守護健康。這不只是醫療的轉變,而是一場「健康革命」。這場革命,台灣準備好了。

21 日,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主辦的「招商暨人才與技術媒合會(DEMO DAY)」的「醫療保健的未來(The Future of Healthcare)」主題演講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呂淳祺(Michael C. Lu),提出 9 項他對於未來醫療的大預測,並點出台灣在這場變革中的關鍵角色與投資契機。

此演講明確定調三大核心:其一,眼光聚焦未來;其二,勇於分享預測觀點;其三,緊扣台灣產業現實。從 ICT、半導體到生技研發,他盡力描繪出台灣結合科技與醫療、由硬體驅動軟體服務,甚至轉化數據為國力的可行藍圖。

從醫院到家庭:醫療重心正在面臨「場域轉移」

預測一:醫療照護走出醫院,走入社區與家庭

醫療照護將由「集中式醫院模式」轉向「去中心化家庭與社區模式」,讓日常健康管理無縫銜接生活節奏。台灣在遠距醫療(telehealth)、智慧健康科技(smart health tech)及AI健康管家(AI health agent)等領域具深厚技術底蘊,為此趨勢鋪路。

預測二:從一年一檢走向即時監測

連續生理數據監測將取代傳統單點檢測模式,實現所謂「動態健康影片」,而非「靜態健康照片」。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為代表案例。台灣於感測器、AI分析、預測模型等領域實力堅強,躍升全球穿戴式健康科技中心並非奢談。

預測三:智慧裝置與消費性產品將成主流醫療工具

從智慧鏡子、智慧馬桶到智慧隱形眼鏡與服飾,所謂的健康物聯網(Internet of Health Things, IoHT)正悄然成形。醫療與日用品的邊界將被徹底打破,健康監測將成為無感日常,而非刻意行為。

從個體到社會:數據、AI 與政策制度的協奏曲

預測四:每人將擁有「個人健康儀表板」

透過即時數據整合,每個人將能從自己的「健康行為」看見「身體變化」的因果鏈。包含血糖調節、壓力反應、慢性發炎與表觀遺傳年齡(Epigenetic Age)等關鍵指標都將即時呈現。結合台灣全民健保資料庫(NHIRD)與基因體資料庫,將打造全球獨有的醫療AI創新場域。

預測五:AI 健康智能體將成為你的專屬「健康軍師」

AI 將從健康問答小幫手,進化為能與人類專家協同診斷的虛擬醫師。微軟推出的 MAI-DxO 就已證明其在複雜診斷準確率上遠勝人類。未來醫師將扮演關鍵整合者,AI與醫師的協同合作將是新常態。

預測六:社會條件將成為健康的最大決定因素

充滿高壓的社會氛圍、居住條件、空氣與水質等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DOH),被印證影響健康的程度竟高達八成。未來醫療不再單一關注個體,而需協同政策、社會設計、城市規劃共同治理健康。

從預防到重生:開啟還原健康的可能性

預測七:預防醫學須更早介入「疾病前期路徑」

以阿茲海默症為例,症狀出現前的20年就有病理變化。未來預防醫學需具備提前數十年的預警與干預能力。AI 腦齡預測技術(例如上頂醫學)與 diffusion MRI 等台灣研究已開始布局「超早期診斷」。

預測八:「逆轉老化」將成慢性病治療最大突破

從細胞重編程(Partial Cellular Reprogramming)到抗老藥物(如Metformin, Rapamycin, Senolytics),這些策略不僅對抗疾病,更試圖逆轉老化本身,實現從「疾病管理」邁向「健康還原(Health Restoration)」。

預測九:資金流向將從「疾病補救」轉向「健康創造」

現行支付模式導致系統創新受阻。他呼籲應重構醫療財務架構,讓健保從「賠付系統」轉為「健康投資平台」,並結合人壽保險、政府資源與民間資金,共同打造健康創新生態系。

結語:從島國試煉場到全球典範,台灣的角色不容小覷

呂淳祺的九項預測,既是科技展望,更是制度變革與人性反思的綜合行動劇本。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觀察未來,而是塑造未來的責任。他用全景式視角描繪出台灣的醫療新契機——從穿戴裝置到 AI 演算法,從健保資料庫到再生醫療法規,每一環都已具備國際競爭力。

唯有集結政府、產業、醫界與學術力量,才能讓台灣在這場全球「健康革命」中,從「跟隨者」變為「領導者」。未來已來,關鍵在行動。

「未來並不是我們走向的地方,而是我們創造的方向。」——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為因應醫護人力吃緊的挑戰,工研院今 (21) 日宣布攜手亞東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與奇美醫院,共同啟動「MedBobi 2.0 整合平台」,打造台灣首個以「臨床語料 (指臨床上常用的溝通術語) 與 AI 模型訓練」為核心的智慧醫療共創平台。

工研院攜手四大醫院 推MedBobi 2.0強化智慧醫療AI。(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指出,透過導入多模態生成式 AI 與華語語音辨識技術,整合平台將推出具備智慧決策能力的升級版「MedBobi 2.0」,協助醫護人員從行政支援邁向臨床判斷,不僅將作業時間從 30 分鐘縮短至 3 分鐘,有助於降低醫護人員離職率約 50% 至 70%,開創智慧醫療 AI 落地的新模式與可擴散的商業生態系。


「MedBobi 2.0 整合平台」以實際臨床需求為核心,導入工研院 AI 技術,並結合四家臨床醫院提供的高品質語音資料,涵蓋醫療術語、語調語氣與臨床情境,藉此有效提升 AI 對醫護語言的理解與回應能力。

「MedBobi 2.0」可整合語音辨識、感知推理與即時回應等功能,協助醫護人員快速做出精準判斷,減輕文書與溝通負擔,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整體照護品質。工研院希望透過跨院共享臨床語料與持續優化模型,推動智慧醫療技術從單點驗證走向規模應用,打造可複製、可擴散的創新服務模式,建構更完整先進且具有擴張性的智慧醫護生態系,加速臺灣智慧醫療產業系統化發展,並協助臺廠放眼國際市場。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根據調研機構 Research Nester 報告指出,2024 年全球醫療保健 AI 市場規模約為 497.1 億美元,預計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 45.3%,到 2037 年將超過 6.4 兆美元。為協助醫療產業搭上 AI 浪潮,工研院 2024 年研發推出「MedBobi 醫護聲易通」,已成功導入臨床醫院並廣獲好評。

工研院今年也在既有基礎上再進化,升級推出「MedBobi 2.0」,以開放式平台整合 4 家智慧醫療機構的臨床語音資料,建構更貼近現場需求的智慧醫護助理系統。該系統不僅有效減輕醫護人員文書與行政負擔,更能協助提供精準決策,全面提升照護品質。

此平台將開放全台臨床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使用,展現工研院與攜手醫界推動產業轉型、促進技術擴散的堅強動能,落實以科技支持醫護、強化照護韌性的政策方向,具體回應賴清德總統「健康臺灣」政策中打造友善醫療環境、減輕醫護負擔,讓照護現場更有力,讓全民健康成為國家進步的基石。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該醫院持續致力於智慧醫療創新,本次攜手工研院共同推動 MedBobi 2.0 整合平台,期望透過臨床語音與 AI 模型整合,強化第一線醫護決策支援能力,加速 AI 技術落地應用,提升病患照護品質,實現智慧醫療願景。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院長蔡明哲指出,藉由臨床語音與語意資料整合,將有助於提升醫療決策效率,未來盼加速導入臨床流程,打造更即時、準確的智慧照護模式,期待能共同開啟 AI 醫療落地的新篇章。

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金順表示,推動 AI 走入臨床服務、成為醫療人員的智能助手,是我們提升醫療服務與革新的目標。很期待與工研院合作,透過 MedBobi 2.0 平台打造更智慧優質的醫療場域,為病患提供更溫暖體貼的照護服務。

奇美醫院專案副院長陳綉琴表示,作為雲嘉南最大醫療體系,奇美醫院致力推動智慧醫療實踐。榮幸參與「MedBobi 2.0 整合平台」合作,透過智慧醫護助理系統的臨床應用,不僅減輕醫護負擔,也提升病人照護品質,展現 AI 落地臨床的實際效益,開啟智慧醫療新里程碑。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民眾到醫院就醫後,一旦疾病惡化,不免向醫療團隊抱怨。醫師建議,最好在第一時間,讓家屬知道疾病狀況、接下來可能惡化的進展;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民眾到醫院就醫以後,一旦遇到疾病惡化,不免向醫療團隊抱怨「人好好的進來,怎麼會越醫越差!」導致醫病之間氣氛緊張。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分享 ,民眾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對於「疾病的自然進程」沒有概念,最好能在第一時間,讓家屬知道疾病的狀況、接下來可能惡化的進展,而不是他們原本所認知的「好好的」、「小感冒而已」。他建議做好病情解說的4個步驟STOP。

陳志金在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發文分享,經常聽到家屬說「人好好的進來,怎麼會越醫越差!」一旦醫療人員用「人好好的,沒事幹嘛來醫院?」這樣反嗆回去,對醫病溝通並沒有幫助,只是逞一時之快而已。一般民眾就醫時,會有「人好好的」這種感覺,主要是對於「疾病的自然進程」沒有概念。

陳志金說,「疾病的自然進程」是疾病在沒有接受治療,或者即使已經接受治療後,仍然會沿著「常見的軌跡」進展、惡化。例如,年長病人若患了肺炎,一開始就像感冒的症狀,然後會喘、血氧會下降、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可能會進展到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甚至進展到死亡。

也就是說,老年人肺炎的可能進程,醫療人員所做的事就是攔截疾病的惡化,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把病人「拉回到」他住院前的狀況;差一點的就是,維持他入院時的情況;更差的有可能是病況持續惡化,甚至走向死亡。

陳志金又說,每次醫療人員是不是都能夠把病人「往上拉」?並不一定,仍有很多變數。家屬所期待的,往往就是人都送到醫院,當然要改善。因此家屬會覺得,病人變差就是「醫療人員造成的」。主要在於民眾不清楚「變差」是疾病本來就會發生的進展。

陳志金建議,運用病情解說口訣STOP,方便醫師向病人與家屬解說病情,希望拉近彼此認知的落差。病情解說的四個步驟STOP為,Situation目前病況,Treatment治療計劃,Observation觀察重點,Progression可能進展。

1.Situation目前病況

病人的根本疾病是什麼?年紀大不大?得了什麼疾病?如何得病?目前現況如何?

2.Treatment 治療計劃

醫療團隊採取什麼治療(抗生素、呼吸器、洗腎、升壓劑…)來試圖阻擋攔截疾病惡化。必須強調疾病本身就會惡化,醫療團隊的所有努力,就是要阻擋病情變差,但是,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3.Observation 觀察重點

未來幾天觀察的重點:升壓劑是否會用到最高量?氧氣是否用到100%?有沒有排尿?意識變化?

4.Progression可能進展

病情可能的進展都要事先說明,不要等到發生才說。例如,胸痛病人可能會心率不整或猝死;腦中風要告知可能在第3或第4天會因腦水腫而惡化;急性腎衰竭可能需要洗腎、高血鉀會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喘的病人可能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等等。

陳志金補充,醫療團隊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一開始接手治療的時候,花一點時間說明,讓家屬知道,醫療所進行的是「攔截行為」。畢竟醫病的共同敵人是「疾病」和「無常」,並不是彼此。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閱覽人數: 48,900

【記者吳艾芸桃園報導】桃園市長張善政19日上午在市議員張碩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姜至剛、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蔡淑鳳、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衛生局長賈蔚、青年局副局長涂淳惠、桃園區長許敏松、前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前桃園縣長吳志揚、敏盛醫療體系總裁楊敏盛、敏盛醫院總院長陳文鍾等人陪同下,前往桃園區出席「敏盛醫療50週年」慶祝活動。

桃園市長張善政出席「敏盛醫療50週年」慶祝活動,特別頒發「傑出市民證」予敏盛醫療體系總裁楊敏盛。

張善政表示,感謝敏盛醫院50年來與市府攜手推動在地醫療發展,作為市民健康的堅實後盾,近年更積極投入資源,協助市府推動擴大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計畫,進一步守護市民健康。
張善政強調,照顧市民健康為政策推動第一要務。市府自112年起推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每年約有2萬至2萬5千人受益,是國內地方政府規模最大的篩檢計畫之一,不但有敏盛醫院等在地醫療團隊協助執行篩檢,更有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提供專業協助,分析檢測資料,助市府更科學的擬定公共衛生政策,同時提升國際學術價值。
張善政特別頒發「傑出市民證」予敏盛醫療體系總裁楊敏盛,並指出這是他上任以來頒出的第一張傑出市民證,肯定楊總裁長年投入在地醫療發展。

桃園市長張善政在副市長王明鉅陪同下致詞。

衛生局表示,敏盛綜合醫院自民國65年由楊敏盛醫師創立以來,始終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深耕在地、精進醫療服務,從心血管、癌症、糖尿病、乳房醫學等專科領域持續發展,並積極導入微創手術與再生醫學等創新技術,逐步建構完整的大健康生態系,不僅提升整體醫療品質,也更貼近市民多元且日益精緻的醫療需求。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9 10:07(7/19 10:21 更新)



世台會董事長陳秋貴(右3)、國合會秘書長黃玉霖(右2)與駐紐約辦事處副處長張麗賢(左3)等人出席世台會紐約總部舉行的「數位健康,全球影響」研討會。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攝 114年7月19日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18日專電)非政府組織北美世台聯合基金會今天在紐約舉行「數位健康,全球影響」研討會,健保署、國合會及國際公衛專家攜手說明,在非洲與南美洲等地透過人工智慧建立醫療網路、提升效率與降低在地流行疾病風險的經驗。

世台聯合基金會紐約全球總部17日正式啟用後舉行首場研討會,活動邀請國合會秘書長黃玉霖、國際公衛服務機構古柏/史密斯(Cooper/Smith)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克雷恩(Hannah Cooper Klein)等跨國公益服務專業人士出席。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透過視訊連線,在活動中說明台灣推行全民健保經驗,及現階段如何運用人工智慧,因應未來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克雷恩與紐約醫學院(New York Medical College)公共衛生與全球健康主任墨菲(Padmini Murthy),說明在基礎醫療建設未完整發展地區,透過人工智慧協助處理流行疾病與新型傳染病的經驗與方法。

黃玉霖指出,國合會聚焦多項人工智慧發展,範圍包括當前公衛、醫療服務、大眾文化、經貿、數位政府及主權人工智慧。科技可以協助國家發展與社群福祉,方法涵蓋系統化、創新、算力與建立組織能力。

國合會巴拉圭健康資訊管理效率提升計畫專案經理吳元安,長期在當地協助台灣邦交國建立系統化數位醫療,從人力訓練到患者諮詢,逐步建立巴國大型資料庫,提升公衛水準。

他表示,如今系統已達到超過7成(巴拉圭)民眾,每個月可進行超過150萬次諮詢服務,過程中可蒐集資訊,每月約有140萬次即時資訊,並使用知名商業智慧軟體發展各項統計資訊。(編輯:陳慧萍)11407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8 14:55(7/18 15:31 更新)



越南醫院VINH DUC General Hospital醫療團,18日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針對脊椎及疼痛治療與智能復健機器人等智慧醫療參訪交流,期盼未來在臨床應用端合作互補所長。(亞大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傳真 114年7月18日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18日電)越南醫院VINH DUC General Hospital醫療團今天參訪亞大醫院脊椎及疼痛治療、智能復健機器人等智慧醫療。亞大醫院說,期待在臨床應用端合作,輸出台灣醫療技術軟實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政府近年推動南向政策,鼓勵與周邊國家及民間團體發展醫療、農業、觀光、科技等領域合作關係。院方透過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聯繫,邀請VINH DUC General Hospital董事長Nguyen Dinh Chi及多名院方代表參訪,促成台越醫療的合作。

亞大醫院院長許永信說,越南近年來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在國際上備受矚目,越南國人對於醫療需求與期待也會日益提升。亞大醫院樂意與國際夥伴分享實務經驗,攜手提升亞洲地區的醫療品質,為雙方未來合作奠下重要里程碑。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今天的參訪行程包括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高壓氧中心、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癌症中心等單位,院方同時安排實地操作體驗機器人復健,讓參訪團了解患者使用時的真實感受。

雙方會後均表示,必須透過持續交流才有機會深入認識彼此,有信心未來可以強化國際醫療與資源共享。亞大醫院表示,期盼在臨床應用端合作互補所長,穩定輸出台灣醫療技術軟實力。(編輯:吳素柔)11407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師大女足教練涉以學分強迫學生參與抽血研究,引發社會關注。立委林淑芬昨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疑衛福部是「始作俑者」,因為衛福部的一分函釋,變相放寬抽血人員條件限制,她更批衛福部,作為人體研究法主管機關,至今卻沒訂出相關行政指導。邱泰源承諾一個月內處理、檢討相關問題。


林淑芬找出衛福部一○一年被詢問若由學校護理人員協助校內研究計畫人員進行人體抽血採樣的適法性,衛福部的函釋卻指,「研究計畫進行人體抽血採樣,非屬醫療行為」,形同將抽血行為排除在醫療法規範之外,導致抽血人員資格限制模糊,質疑衛福部在IRB核准下,等於進行抽血的人沒有任何資格條件的限制,「阿貓、阿狗都可以抽血」。






衛福部並以該計畫的倫理審查委員會(IRB)非其管轄為由,撇清責任。林淑芬質疑,人體研究包括教育部、體育部、國科會甚至農業部,都會提研究計畫,衛福部作為人體研究法的主管機關,卻沒有訂出相關行政指導。


邱泰源坦承,相關函釋確實有檢討空間,承諾一個月內處理修正,避免再發生類似事件。他說,社區研究計畫進行人體抽血採樣,確實存在檢討改進空間,將盡速檢討亡羊補牢,預計一個月內完成;並加強研究計畫行政指導。

採血不等於抽血?台師大調查曝4大疑點待釐清

台灣師範大學女足隊爆出抽血爭議,但目前此案鮮少研究端的聲音,且仍有4大混淆點待釐清,包括教練與學生的說法為何有出入?抽血…

台師大抽血案 陳培哲:政院跟教部是「遲來的震怒」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霸凌案引起各界關注,教育部昨上午緊急和受害學生會面了解情形。不過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直言,行政院跟教育部是「遲來的震怒」;高教工會則批評,去年底事件爆發後,教育部這半年來都無特別作為,演變成出大事才跳出來說要懲處,除對個案重懲外,也應通盤檢討。

綠委:衛福部放任非醫療人員抽血 邱泰源:1個月內檢討

台師大女足教練涉以學分強迫學生參與抽血研究,引發社會關注。立委林淑芬昨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疑衛福部是「始作俑者」,因為衛福部的一分函釋,變相放寬抽血人員條件限制,她更批衛福部,作為人體研究法主管機關,至今卻沒訂出相關行政指導。邱泰源承諾一個月內處理、檢討相關問題。

簡奇陞:教練若誠摯道歉絕對接受 不希望任何人被霸凌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爭議愈演愈烈,吹哨者、足球員簡奇陞昨呼籲,希望各界不要霸凌教練周台英,更不要抹滅過去周師的成就與貢獻;周師若誠摯道歉,絕對會接受。也希望受害者都能透過此次機會站出來。她目的不是撻伐體育圈,而正是因為愛體育圈,希望不要再有學生遭遇類似對待。

北檢扣押台師大血液檢體…教部首次見學生 周台英教練證最重恐被撤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爭議延燒,台北地檢署認為教練周台英涉及強制、侵占等罪,為保全證據,檢調昨天前往台師大扣押尚在保存中的血液檢體、要求學校不得更動現存相關文件、電磁紀錄以及採樣檢體,如違反將究責;檢方並分別向教育部、國科會調取相關資料,不排除近日約談周台英到案。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爭議延燒 北檢今扣押血液檢體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爭議延燒,台北地檢署認為教練周台英涉及強制、侵占等罪,檢方為保全證據,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持…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