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台灣新聞雲]記者 王頎澔/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今宣布與台北中正扶輪社、吳若石神父全人發展協會攜手,啟動為期三年的 FJM 足部反射健康師培訓計畫,目標在2025至 2027年分三階段培育108名通過國際認證的健康師,並與旅宿業合作,為觀光產業帶來全新的亮點與發展契機。首梯36名學員將於8月28日開課,11月22日授證;課程包含62小時訓練與18小時師徒實習,結訓後可立即投入旅宿、夜市、市集及社區長照場域服務。
縣長徐榛蔚表示,FJM手法簡單、安全、成效顯著,不僅能協助旅客在行程中獲得深度舒緩,更能為在地高齡長者帶來可及的日常照護,同時呼應縣府推動的「大健康城市」願景。她指出,透過專業訓練把失業或工時不足的服務業者培養成健康師,既穩定家計,也為花蓮建立新的產業支柱;這種「受惠者再成服務者」的循環,正是扶輪「超我服務(Service Above Self)」精神最生動的體現。

本計畫是由縣政顧問唐玉書促成,經費由台北中正扶輪社社長何靜宜率先捐助,每梯64萬元、總額192萬元,體現「結合專業、服務社群」的扶輪情懷。何社長指出,花蓮觀光鏈龐大,一旦旅客回流,持證健康師將成為旅宿新亮點;平日亦可深耕社區,創造長照與觀光 雙贏。她也號召更多社友「在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陪伴失業者重新站起來」。

此次培訓課程,報名資格為年滿20歲且設籍或長期在花蓮工作者,其中以旅宿觀光從業人員、暫時失業或工時不足者、長照照服人員、返鄉青年與二度就業婦女將優先錄取。課程與實習費用全額免費,報名期限至8月15日止,可至花蓮縣政府觀光處網站(https://reurl.cc/qYLEXR)下載表單或親至縣府觀光處觀光企劃科填寫報名,限額36名,額滿即止。

受訓健康師未來除了能在旅宿業提供足部舒緩,還能進駐長照據點與居家訪視,補足高齡花蓮的照護缺口。協會並將規劃進階與繼續教育,形成初、中、高階的在地人才鏈,與產業公會簽訂合作備忘錄,確保「結訓即就業」,為地方創造可量化的經濟與社福效益。

縣長徐榛蔚感謝台北中正扶輪社在關鍵時刻「民間資源、即時給力」,不僅替失業者點亮希望,也為花蓮打造嶄新的大健康產業結構。她呼籲更多企業與團體加入行列,讓療癒之都早日成形,重振觀光,同時守護鄉親身心健康,攜手合作為永續發展的方向努力 。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規律運動不僅強身健體,也能延緩失智與腦部病變。示意圖。(路透社)

羅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失智症不只與年齡相關,美國一名神經科醫師指出,日常中一個容易忽略的隱形危機恐悄悄破壞大腦,甚至提高罹患失智症風險。他分享多年行醫經驗,並提出兩大關鍵習慣能有效預防認知退化、保護大腦健康,分別為及早發現與處理聽力退化問題、維持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紐約大學葛洛斯曼醫學院(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神經醫師Jaydeep Bhatt(音譯為傑迪普・巴哈特)在烏干達、迦納等資源匱乏地區行醫多年,觀察當地人少見抽菸與酗酒行為,更因天生「自然節制」的飲食文化,罹患腦部疾病的比例比美國相對低。他認為,要防止大腦退化,關鍵在於兩項生活習慣。

1.及早發現與處理聽力退化問題
Jaydeep Bhatt指出,許多腦部疾病的危險因子都被忽視,其中「未察覺的聽力衰退」是最被低估的風險之一。聽力與大腦語言區有直接關聯,若聲音無法正常傳遞進入左腦語言區,長期可能導致語言功能異常、甚至加速記憶力退化。

他提醒,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認知功能與中風風險檢查,包含血壓、心率、膽固醇等指標。因為高血壓、高血脂會造成腦部血管阻塞,雖無明顯症狀,但會悄悄影響腦部營養供應,久而久之將導致失智、記憶衰退。

2.維持健康的飲食與運動習慣
腦部健康與心血管健康密切相關,而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與抽菸等危險因子,其實可透過「飲食」與「運動」來逆轉。Jaydeep Bhatt分享,非洲地區民眾的餐點份量普遍較小,且不習慣餐間零食,這樣的「自然節制」反而成為保護大腦的良方。

除了份量控制,飲食內容也很重要,像是得舒飲食(DASH)與地中海飲食就被認為對大腦健康有益,強調高纖、多蔬果、低鹽、低飽和脂肪。運動則是全球通用的護腦方法,不論哪一種神經性疾病,若能規律運動,都能顯著降低發病風險與症狀嚴重程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

營養師何沂霖說,許多減重者縮減攝食導致易餓,建議不要少吃,應掌握攝取足夠蛋白質與好油、喝足水等重點,才能吃對吃飽健康減重;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減重者怕自己吃太多,經常忍飢受餓,然而吃太少可能是減重失敗主因。營養師何沂霖指出,許多減重者縮減攝食份量,因此導致易餓,結果一碰零食反而停不下來,進入惡性循環。建議減重者不要少吃,應掌握攝取足夠蛋白質與好油、蔬菜多樣化、至少一半選擇原型澱粉、喝水足量、食物調味等5大重點,才能吃對吃飽,健康減重。

何沂霖於臉書專頁「何沂霖 營養師」發文表示,你知道體重減不了,常見原因是吃太少嗎?不管是減重,還是為了健康,吃足對的食物,往往比計算熱量更重要。因此,減重不要少吃,須吃對吃飽,並強調以下5項減重要點:

●蛋白質跟好的油脂要足夠:大家都很怕吃肉、吃海鮮、吃油,但這些食物能幫助延緩飽足感、降低想吃零食或甜食的慾望,且避免肌肉流失,因此十分重要。

●蔬菜多樣化:不同顏色的蔬菜,有不同顏色的營養,蔬菜的纖維也有各種健康好處。但減重時大家很常會吃超多燙青菜,只配一點點飯,長期下來蛋白質攝取不足、熱量超低,非常容易復胖及造成流失肌肉。建議先把蛋白質吃足,蔬菜有一定的量即可;若覺得不飽,再多增加蔬菜。

營養師何沂霖表示,不同顏色的蔬菜,有不同顏色的營養,減重者應攝取多樣化蔬菜,並搭配蛋白質,才不造成肌肉流失與復胖;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至少一半可選擇原型澱粉:更多纖維跟營養素的澱粉可以增加飽足感,且不像精緻澱粉,會讓身體很快感到飢餓。

●喝足量的水:可以把自己的體重乘以30-40,計算出1天大約需要喝多少水,也可以觀察尿液顏色。此外,身體缺水的其中一個反應就是會嘴饞,所以,覺得嘴饞時,可以先試著喝1杯水。

●食物要調味:調味不是指各種醬汁,醬汁通常偏甜又油膩,建議可以用鹽、黑胡椒、九層塔、蔥、薑、蒜、辣椒、各式迷迭香、茴香、孜然等香料粉作為調味料,避免食而無味。

何沂霖強調,食物提供能量,當身體覺得營養足夠,才不會覺得需要囤著脂肪,預備熱量不足時使用。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專家呼籲,若出現過度憂鬱或焦慮等情緒困擾,應及早尋求專業的協助;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傳統觀念裡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以致使得男性較不傾向承認自己受情緒困擾,甚至未尋求協助,但研究顯示,父親若罹患憂鬱症卻未獲診斷或治療,對孩子的社交和行為的負面影響可能持續數年。而專家也提醒,若家中男性出現過度憂鬱或焦慮等情緒困擾,應及早尋求專業的協助。

父親憂鬱無聲蔓延 孩子4年後焦躁憤怒風險倍增

董氏基金會指出,美國羅格斯大學學者在今年6月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在以1422名父親及其子女為研究對象,於孩子年滿5歲時,對父親是否在過去1年內出現憂鬱症狀進行篩檢;9歲時,由其教師填寫1份行為與社交能力評估問卷。結果發現,父親若曾表現出悲傷、憂鬱或沮喪等症狀,孩子在4年後更可能出現焦躁、反抗、憤怒等行為,且合作性與自尊心都較低。

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成年人罹患憂鬱症具有性別差異,男性較常出現煩躁、不輕易哭泣、食慾及睡眠減少等憂鬱症狀,傾向壓抑情緒,若無法承受,可能轉向尋求喝酒、抽菸或物質濫用等方式。上述研究者提出,憂鬱症可能導致父親的親職能力下降、對子女的情緒支持減少,增加家庭衝突與生活壓力。

他提醒,為人父母是件辛苦的責任,若出現過度憂鬱或焦慮等情緒困擾,應及早尋求專業的協助,有助於情緒調節與觀點轉換,也能學習更好的自我照顧與家庭支持方式。如身邊的伴侶或家人有情緒問題,建議以不評價的態度傾聽,鼓勵就醫。

林家興說,截至今年5月的統計,台灣已有503家心理諮商與治療所,和638家精神科醫療院所,心理資源可近性大幅提升,尋求協助已逐漸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憂鬱不是軟弱 當爸爸也該被允許說「我不行了」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若能及早發現爸爸憂鬱並介入,不僅有助於父親的心理健康,也能提升孩子的整體幸福感。如同社會經常討論及認同的職業婦女角色,現代父親也是如此,在工作、家庭與育兒三個層面上,必須在當中取得平衡,當工作量過大、家庭庶務過重,或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孩子生病、課業問題等需求增加時,都容易使父親承受更多壓力。

葉雅馨提醒,家人應多留意父親和以前相比是否有差異,例如變得沉默不語、沒有笑容、對原本有興趣的事物不再感興趣、社交活動明顯減少、出現較多負面情緒與想法、無存在的價值感等,都是觀察指標,這時家人可主動傾聽、鼓勵他表達情緒,給予同理支持、願意分擔的意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板橋、中和、永和、新莊等多個行政區都出現「異歧蔗蝗」蹤跡。台北市公共衛生公會理事長翁瑞宏指出,過敏性體質的人還是遠離些,以免過敏發作。(趙漱涵提供)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新北市出現「蝗蟲過境」在板橋、中和、永和、新莊等多個行政區都有其蹤跡,新北市農業局表示,這波昆蟲多為「異歧蔗蝗」,屬季節性現象,非農業害蟲,將隨氣候轉涼或降雨逐漸減少,呼籲民眾無需恐慌,如有困擾可用居家環境用藥處理;不過,台北市公共衛生公會理事長翁瑞宏指出,過敏性體質的人還是要留意勿吸入昆蟲鱗粉,對過敏性鼻炎、氣喘患者可能加劇呼吸道刺激。

不過,這「異歧蔗蝗」闖進新北,在社群上也炸開了,有民眾留言:「在我盆栽裡的是蝗蟲!我還以為是肥蚱蜢咧!」、「『蝗』上駕到,微服出巡!」、「前一陣子媒體報導過非洲蝗蟲災害竟然已至印中邊境⋯⋯如果多應該是得通報吧?」、「電梯間也跑來一隻,我還開門讓牠出去⋯」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指出,異歧蔗蝗是西班牙昆蟲學家伊格納西奧.博利瓦爾 (Ignacio Bolívar)在1912年根據越南河內太原市(Thái Nguyên)採集的標本所描述的物種。這個物種目前的分布主要在中南半島與華南。在台灣的紀錄主要出現在金門、馬祖與台灣本島北部。

是否因西南氣流帶進台灣?顏聖紘說,這個物種沒有長翅與短翅型也沒有長距離播遷的能力與紀錄。所以不太可能自己飛過來。但是否可能因為旺盛的西南氣流被帶來,就很難說。

翁瑞宏說,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社區出現蝗蟲雖然不像蚊子、老鼠或蟑螂那樣直接帶來傳染病威脅,但仍然有需要留意的面向:

公衛師提醒多加防範、注意

●提醒具過敏與呼吸道症狀的民眾,需留意蝗蟲出現時可能造成居民吸入昆蟲鱗粉,對過敏性鼻炎,氣喘患者可能加劇呼吸道刺激。

●無需心理壓力與恐慌昆蟲侵擾會造成居民驚嚇、焦慮,影響社區安寧;因此,相關單位需要加以說明和安撫。

●留心農藥使用風險:政府或農民可能大量使用化學農藥,若未妥善管理,容易造成水源污源和生態破壞。

翁瑞宏建議,公衛單位應與農政、環保與地方政府合作,掌握蝗蟲分布、繁殖情形與潛在風險,建立跨部門因應機制。應持續監測農藥使用量、飲用水與土壤污染情形,並關注社區居民是否有異常皮膚、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女子因過度控制飲食,出現暴瘦及無精打采症狀;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子源)

文/王子源

▲醫師透過衛教,提醒糖尿病患者藉由藥物、飲食控制及運動降低併發症;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子源)

46歲陳姓婦人因患糖尿病,費盡苦心控制血糖,甚至連澱粉類食物、水果都拒之門外,雖然糖化血色素(HbA1c)達標,體重卻一直減輕,到腸胃科檢查都正常,直到諮詢新陳代謝科醫師才發現,原來是飲食控制太嚴格導致暴瘦,經過衛教及調整藥物後,體重逐漸增加,體力也變好,總算找回健康。

患者自訴去年檢查出患有糖尿病,聽朋友說如果沒有控制好,以後會有各種慢性併發症,甚至會洗腎及失明,因此她只要血糖有些高,就減少吃白米飯,最近半年更只吃青菜及肉類,完全不碰澱粉類的食物和水果。

經衛教及調整藥物 體重體力恢復

雖然之後糖化血色素都控制在6%以下,不過體重也一直下降,從50公斤大降到40公斤,整天無精打采,腸胃科醫師安排腹部超音波、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都正常。

到新陳代謝科門診就醫,經問診後發現,患者控糖方法錯誤,糖友仍可吃白米飯、澱粉類食物及水果,只是白米飯需限量食用,可以吃糙米、黑米、燕麥等低升糖指數(低GI)穀物來取代白米飯,此外,也可搭配吃綠葉蔬菜、菌菇類,瘦肉、雞蛋、豆腐、橄欖油拌菜等食物。

每天水果攝取量不超過2份,最好分為2餐吃,時間最好在上午10點及下午3點,應選擇低GI值水果(如芭樂、奇異果、小番茄、蘋果、柳丁、橘子、蓮霧、葡萄柚、火龍果、櫻桃等),少吃高GI值的水果(如榴槤、西瓜、荔枝、龍眼等)。

慎選食物水果加運動 一樣很健康

患者依照建議,改吃糙米飯及適量水果,不再忌吃澱粉類食物,而選擇低GI的優質澱粉(如燕麥、紅藜麥、薏仁、胚芽米、地瓜、南瓜、山藥、芋頭、紅豆、綠豆、鷹嘴豆、黑豆等),醫師也調整了藥物。3個月後回門診,體重增加8公斤,不再瘦巴巴,精神體力都變好。

提醒糖友,糖尿病治療的3大要素為藥物、飲食控制及運動,其中又以藥物治療最重要且最有效,許多藥物不僅不會造成低血糖,還可以保護心腎,減少心臟衰竭及抗動脈硬化。

坊間謠傳吃太多西藥會洗腎,事實上洗腎是長期血糖控制不好造成的,而不是藥物引起,糖友只要好好遵從醫矚,按時服藥,飲食方面慎選食物及水果,再加上適量的運動,就能找回彩色健康的人生。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中國附醫內分泌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雨後須小心清理環境,依照「巡、倒、清、刷」原則以防病媒蚊孳生。(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南部受西南季風影響,近日連日大雨,多地傳出災情。中央氣象署在今(2)日針對台南發布大豪雨警戒,多處時雨量破100毫米。雨後需要注意哪些健康風險?《自由健康網》整理4項與雨季、濕熱與病媒蚊相關的疾病,幫助大眾遠離高風險疾病。

登革熱

●傳染方式:台灣常見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當人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為主要傳播方式。當病媒蚊叮咬處於可傳染期之登革熱病人後,亦會被病毒感染,此被感染的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則造成社區中的傳播。

●症狀: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其他則有嗜睡、肝臟腫大等警示症狀;嚴重可能有出血或器官損傷,且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20%。

●潛伏期:約為3-14天,通常為4-7天。

●預防:徹底清潔病媒蚊生長環境為首要之務。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家戶內外積水容器,將積水倒掉,並將輪胎、鐵鋁罐、帆布、寶特瓶、盆栽墊盤等容器澈底清除,若有廢棄浴缸、水族箱等大型廢棄容器,可連絡清潔隊協助清運,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使用中的儲水容器則務必刷洗並加蓋或加掛細網。

屈公病

●傳染方式: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期間,血液中有屈公病毒活動;此時如果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2至9天後,病媒蚊便具有傳播能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的人時,就可將病毒傳出去。

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

●症狀:屈公病毒感染者多數有症狀,包含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約70%患者有,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約半數的患者會出現),且可伴隨結膜炎、腹瀉、畏光等非典型症狀,症狀持續約3至7天。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大部分患者在7至10天內可康復,少數患者從發病開始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個月。

●潛伏期:潛伏期2~12天,通常為4~8天。

●預防:一旦有屈公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屈公病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

另外,若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要做好防蚊措施,在戶外活動穿上淺色長袖衣褲,在皮膚上噴含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藥劑。返台後要自我健康監測。

其餘部分則包含徹底清潔環境,可參考疾管署提供之「登革熱/屈公病教戰手冊」。

類鼻疽

●傳染方式:災後通常會有相當多的泥濘,多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近日便有老翁並未接觸污水與污泥,卻「吸入」類鼻疽而感染。

●症狀:大部分症狀並不明顯,常常被人忽略以為是感冒,提醒注意以下臨床症狀:肺炎、急性皮膚化膿與局部淋巴腫大、慢性化膿性類鼻疽、菌血症與敗血症。

●預防方法: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應避免赤足於污泥土或污水中;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以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

鉤端螺旋體

●傳染方式:可經食入受病原動物之尿液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當人們工作或活動時,如有病原菌存在環境中(如淹水地區之污水),可經由皮膚傷口進入人體而感染;也有可能由口腔黏膜、眼結膜、鼻腔或生殖道的傷口侵入。

●潛伏期:4-19天,通常為10天。

●症狀:其臨床表徵不一,可從類似感冒之輕微型(約90%受感染者)到嚴重致命之黃疸型(約5-10%受感染者)不等。

典型之症狀包括高燒、嚴重頭痛、畏寒、肌肉痠痛及嘔吐,另外還可能出現黃疸、結膜充血、腹痛;部分嚴重型患者若未接受及時診斷及治療,會進展到腎衰竭、肝衰竭等病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響應世界肺癌日 中市衛生局推動公費肺癌篩檢及「顧肺四招」守護市民健康 – 觀傳媒
肺部健康四守則。(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每年8月1日為「世界肺癌日」,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重視肺癌威脅,落實「顧肺四招」戒菸、自我防護、呼吸道症狀警覺,並踴躍參與公費肺癌篩檢。值此肺癌篩檢政策上路滿三週年之際,台中市也同步展現成果,結合在地資源擴大服務範圍,讓更多高風險族群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翻轉疾病期別、守護生命與家庭幸福。

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肺癌連續多年居全國癌症死因首位,去年全國有10,495人因肺癌病逝,其中台中市達1,061人。肺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患者多在中晚期才確診,錯失治療黃金期。

衛生局表示,自111年配合國民健康署推動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篩檢對象包括:50至74歲有吸菸史(20包-年以上)之重度吸菸者(含戒菸15年內者)、45至74歲具肺癌家族史男性、40至74歲具肺癌家族史女性。政策實施三年來,成果顯著,截至7月已超過2萬5千人受檢,約85%確診個案為0期或1期,顯示早期篩檢成效顯著。

響應世界肺癌日 中市衛生局推動公費肺癌篩檢及「顧肺四招」守護市民健康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響應世界肺癌日 中市衛生局推動公費肺癌篩檢及「顧肺四招」守護市民健康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篩檢對象說明。(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衛生局指出,今年7月起,市府與3461地區扶輪社攜手合作,更進一步擴大補助對象,針對年輕高風險族群提供一次性肺癌篩檢補助,包括30至44歲具肺癌家族史男性、30至39歲具肺癌家族史女性、30至49歲吸菸者(吸菸史達15包-年以上),讓更多市民及早診斷、即時治療,守護肺部健康。

另外,衛生局同時倡導「顧肺四招」:戒除菸癮、遠離二手菸;護防空氣污染與油煙傷害;警覺久咳、胸悶、聲音沙啞、體重減輕等異常症狀;符合條件者應主動接受肺癌篩檢。

曾局長呼籲,市民善用免費戒菸與篩檢資源,並可加入「台中市戒菸智慧客服–戒菸LINE@」獲取服務,更多肺癌篩檢資訊及合作院所名單可至官方臉書或衛生局官網「癌症防治專區」查詢。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沈玉琳健康亮紅燈,所代言牛樟芝生技公司強調雙方「僅止於產品代言合作」。(翻攝自臉書)

〔記者馮亦寧/台北報導〕57歲藝人沈玉琳驚傳病倒入院,助理與老婆芽芽證實他身體不適就醫檢查,但病因仍不明。沈玉琳代言牛樟芝產品受到他病倒消息引發討論,今(31)生技公司緊急發聲明,強調雙方「僅止於產品代言合作」。

沈玉琳先前就曾自爆身患宿疾,每天吃5種保健食品養生,如今健康亮紅燈入院,讓人感慨萬千。

沈玉琳實際罹患何病,目前健康狀況仍待確認。(翻攝自臉書)

經常工作滿檔的沈玉琳,長期靠健康食品養生,去年也接下牛樟芝產品代言工作。他曾自嘲自己的生活「一口是毒藥,另外一邊有解藥(健康食品)」。如今沈玉琳病倒,生技公司拿出檢驗報告,強調產品已完成各種試驗,並表示「所有檢驗結果皆符合國內外法規標準,確保產品品質與消費者食用安全無虞」。

沈玉琳目前詳細罹患何病?狀況如何皆有待確認,家人與好友僅表示他無大礙。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外界都很關心沈玉琳病況。(圖/資料照)

沈玉琳病倒消息曝光後,外界十分關心他的現況,沈玉琳的助理稍昨晚正式發布103字聲明,對外透露沈玉琳目前狀況良好,中午還和芽芽一起吃飯,喊話外界不要擔心,「感謝院方的積極檢查與大家的關心,在過不久就會重新回到螢光幕前,繼續製造歡笑給大家」。如今傳出他病因非肝炎或是外界謠傳的胰臟癌,而是1指數異常飆高。

沈玉琳住三總病房。(圖/記者趙于瑩攝影)

▲沈玉琳住三總病房。(圖/記者趙于瑩攝影)

據《聯合報》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沈玉琳有一個指數飆到令人驚訝,且他如果是肝臟、胰臟出狀況,進入三總後應該會由肝膽腸胃科接手,但目前負責他的主治醫師卻是另一科別。另《三立新聞網》獨家掌握沈玉琳的主治醫師為三總血液腫瘤科醫師,專長是各式癌症治療、血液疾病治療及骨髓移植等,曾成功讓一名胰臟癌第3期患者延命達16個月,深獲病患肯定。

消息人士表示,沈玉琳確實是因為肝炎就醫,但確切原因不清楚,需待檢查結果出來後才能了解病因。目前仍住在加護病房,不過狀況已經穩定下來,人也是清醒的。對於沈玉琳的病情,三軍總醫院表示,因涉及病人隱私,本院不方便回應,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爆婚前掏8百萬封口費給前女友!2準人夫男星被點名 急發聲不忍了
獨家/當兵4年不幹了!女星轉當幼幼台姐姐爆家庭革命 真實收入曝
拍廣告出事了!美乳女神玩「優良基因」踩雷 諧音梗挨轟種族歧視
獨家/當兵4年半保護蔡英文!幼幼台姊姊揭「真實月薪」 血淚內幕曝

免責聲明:本文為外稿合作單位授權刊登,如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向原作單位確認。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