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外泌體文獻 網路分享



商傳媒|記者馬兆麟/綜合報導

「蘑法」啟動齡之外泌體新里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mjWpN-R-eE

深耕生技領域二十年的蘑法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5亞洲生技大展」中發表其最新研發成果-專利外泌體原料「eExo-GMI」,展示在工程外泌體平台開發上的創新實力。該原料已完成國際化妝品成分命名(INCI)登錄,為全球首款以特定蛋白質包埋進食用酵母胞外囊泡,並具專利製程的外泌體成分。

專利技術開發具透明來源與穩定性驗證

蘑法生技總經理許瑞祥表示,eExo-GMI®強調原料來源可追溯性與結構明確性,經由專利技術提純所得之奈米級外泌體,具備一定的物理穩定性,並通過第三方檢測與相關安全性資料佐證,提供業界高品質、標準化的選項。電鏡影像亦顯示其外泌體具典型雙層膜結構。

專注研發外泌體應用平台,提升國際能見度

蘑法生技長期投入蛋白質與胞外囊泡領域研究,已累積超過30篇國際學術論文發表,並建立工程外泌體平台,專注於優化純度、穩定性及製程效率,拓展外泌體作為生技與化粧品原料之應用可能性。該公司強調,產品僅作為原料用途,未宣稱具特定功效,後續應用需依相關法規與科學驗證。

展會現場展示最新應用與媒合機會

此次參展以「蘑法二十 蛻變創新—靈芝外泌體」為主軸,現場展示eExo-GMI在原料研發與應用領域的最新進展,並提供與各界廠商、研發機構及學術單位的媒合交流平台。蘑法生技期許藉由創新原料與平台技術,推動台灣在國際外泌體應用市場的發展潛力,為產業注入更多創新動能。

蘑法二十、蛻變創新 蘑法生技於亞洲生技大展發表外泌體專利原料新亮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深耕美業 40 年的領導品牌羅麗芬,始終以「專業 × 科學 × 效果」為信念,致力推動保養品產業升級。今年全新推出同名保養品牌 LUO LIH FEN,並聯手臺北醫學大學與外泌體領導企業訊聯生技,重磅打造兩款醫研保養新品——「煥能修護安膚水」與「逆時青春霜」 ,正式開啟肌膚保養的「科學新紀元」。

羅麗芬控股 x 臺北醫學大學 x 訊聯生技三強聯手 科學養膚革命正式啟動

照片提供:羅麗芬控股

40 年專業底蘊 × 北醫大產學聯手

羅麗芬深耕台灣、放眼國際,從一位胎記女孩蛻變為「美容教主」開始,至今累積無數成功見證。去年羅麗芬企業總部進駐全台唯一結合醫學大學、醫學中心、生醫產業的「北醫大雙和生醫園區」,並設立「聯合創新研發中心」,強化從成分研發、功效實證到臨床驗證的完整醫研鏈結。

羅麗芬控股 x 臺北醫學大學 x 訊聯生技三強聯手 科學養膚革命正式啟動

照片提供:羅麗芬控股

這次發表的新品,搭載北醫大研發之「紅球薑抗老化之天然物」與羅麗芬獨家研發的梔子花植萃,並經由北醫附設醫院皮膚科團隊嚴謹臨床試驗,為肌膚安全與修護力立下新標竿。羅麗芬總裁也表示:「我們希望以醫研為核心,帶動美業從傳統保養走向精準抗老,實現產業進化與美麗升級。」

羅麗芬控股 x 臺北醫學大學 x 訊聯生技三強聯手 科學養膚革命正式啟動

照片提供:羅麗芬控股

外泌體醫研加乘 × 訊聯生技強勢助攻

在打造真正有感的科學保養品過程中,訊聯生技的加入是一大關鍵突破。身為全球外泌體研發與製造的領導品牌之一,訊聯生技擁有深厚的幹細胞技術背景與外泌體提取專利。此次與羅麗芬合作,將植萃融合哺乳類幹細胞的外泌體加入保養品中,打造結合臨床醫學專業與尖端生技的專業醫研保養品系列。這項突破性的技術合作,讓原本侷限於高端醫美的幹細胞外泌體正式走入日常居家保養,也為 LUO LIH FEN 系列產品賦予更深層的修護潛能。

羅麗芬控股 x 臺北醫學大學 x 訊聯生技三強聯手 科學養膚革命正式啟動

照片提供:羅麗芬控股

「煥能修護安膚水」 高效舒緩 敏弱專用前導精華液

紅色瓶身的煥能修護安膚水,隨瓶附上由訊聯生技提煉的百億顆原裝凍乾外泌體粉末,採用獨特低溫凍乾技術,確保每一次使用時都能釋放最新鮮的活性,開封凍乾粉末後須混合安膚水即啟動活性,堪稱今年最具話題度與實力的外泌體保養品!

羅麗芬控股 x 臺北醫學大學 x 訊聯生技三強聯手 科學養膚革命正式啟動

照片提供:羅麗芬控股

煥能修護安膚水專為敏感肌、泛紅肌、醫美術後、膚況不穩定者所設計,除了外泌體,更採用北醫大紅球薑抗老化之天然物,能有效舒緩、強化屏障,再搭配梔子花萃取與外泌體,提供層層進化的「前導型精準修護」 ,解決肌膚泛紅、乾癢、屏障受損等問題。

「逆時青春霜」 專業醫研修護霜 熟齡肌抗老更精準逆時青春霜專為熟齡與乾燥肌膚量身打造,結合紅球薑與梔子花植萃,有效對抗因老化、乾燥、壓力造成的膚況失衡。更特別添加膠原蛋白、太子參、積雪草等多種植萃。青春霜質地綿密柔潤,延展性極佳,使用後能形成保護膜鎖住營養與水分,特別適合熟齡與乾性肌膚厚敷當作晚安凍膜使用。

全通路布局 搶攻電商市場 讓醫研保養走入日常

除了持續深耕全台美容院所,延續 40 年的美業專業基礎,羅麗芬控股亦積極拓展新零售版圖。記者會現場,羅總裁正式宣布將全面進軍線上電商市場,且兩款新品優惠售價皆為 2380 元,誓言讓科學養膚不再高不可攀。同時,羅總裁也預告品牌將於 8 月 15 日至 18 日參展「台北國際美容展」 ,期望讓更多產業同業看見羅麗芬在醫研升級、品牌創新與市場布局上的硬實力與新野心。

羅麗芬控股 x 臺北醫學大學 x 訊聯生技三強聯手 科學養膚革命正式啟動

照片提供:羅麗芬控股

啟動 AI 新美業教育平台 打造數位轉型世代的美業人才庫

除了產品升級,羅麗芬更同步啟動人才升級計畫,宣布成立「AI 新美業教育平台」,作為未來美業人才的數位成長基地。平台專注於培育學員運用 AI 工具與社群媒體進行個人品牌經營、內容行銷與顧客經營的實戰能力。

透過系統化課程與實戰操作,協助每一位美業從業者跳脫傳統銷售框架,擁抱內容力、數據力與創造力,真正實現「科技 × 美力」的市場升級願景。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羅麗芬控股 x 臺北醫學大學 x 訊聯生技三強聯手 科學養膚革命正式啟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永立榮 (6973-TW) 公告 7 月營收 600 萬元,年增近 7 成。永立榮指出,7 月營收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獲 INCI 核准的「小鹿羊水外泌體」核心專利技術應用在保養品的市場熱絡,客戶拉貨力道強勁。 

永立榮受惠外泌體保養品出貨動能強勁,7月營收年增近7成。(圖:shutterstock)

永立榮 7 月營收 600 萬元,月減 35.16%,年增 69.2%;累計今年前 7 月營收 4608 萬元,年增 89.29%,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永立榮完成多款含外泌體活性成分的精華液、面膜等保養品開發,並與通路商展開合作。首波已成功切入台灣、中國高端保養品市場,突破傳統幹細胞技術侷限,快速導入功能型保養品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永立榮指出,隨著臨床驗證數據累積與品牌效益持續放大,相關產品將有助於朝醫美通路與海外 ODM 市場擴張,對營運長期成長添引擎動能。 

至於市場現況,根據國外研究機構 Precedence Research 最新報告,2025 年全球外泌體分離市場規模已超過 4.62 億美元,預估至 2033 年將達 12.45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 (CAGR) 達 11.64%。 

展望 2025 年下半年,永立榮對整體營運維持審慎樂觀,持續以「羊水幹細胞 × 外泌體 × 新藥開發」為發展主軸,拓展再生醫療與功能性保養應用雙軌動能。永立榮表示,在美容品業務穩定發展之下,保養品營收將成為新藥研發資金來源的穩定後盾。 

新藥專案方面,永立榮指出,目前旗下針對勃起功能障礙、乾眼症等高潛力適應症的新藥專案正穩步推進。同時,也積極拓展幹細胞外泌體原料於私密護理、牙科補骨、傷口修復等應用,推動多元場景落地與產業鏈整合,並擴大相關醫美、美容保養等產業客戶於不同國家市場等合作開發的可能性。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外泌體Exosome)作為一種細胞間通訊的奈米級囊泡,其在免疫系統中的應用日益受到矚目。從早期被誤認為細胞廢棄物,到現今被視為免疫調節與疾病標誌物的重要媒介,外泌體已然成為精準醫療與再生醫學的新興核心。本報導將系統性的剖析外泌體於免疫學中的機制、應用與臨床前沿,提供讀者一窺此領域的研究熱點與轉譯潛能。

細胞「快遞員」誕生:免疫應答、疾病傳播與修復機制,大展多元潛能

在 1980 年代,外泌體首次於網狀紅血球成熟過程中被觀察到,當時僅被視為人體代謝的副產物。然而 1996 年的研究發現,B 細胞釋放的外泌體可攜帶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第二型(MHC class II)分子,並活化 CD4+ T 細胞,徹底改變學界對外泌體的看法。今日,外泌體被證實能夠攜帶蛋白質、脂質、核酸等多樣生物分子,在局部或遠端器官之間進行高效通訊,其角色堪比「細胞信使」或「分子郵差」。

外泌體的生成主要來自內體系統(endosomal system),經由多囊泡體(MVBs)形成並融合至細胞膜後釋放。這一過程涵蓋 ESCRT 依賴與非依賴兩大路徑,突顯其生成機制的高度調控性與冗餘性。此結構性特徵,使其在免疫應答、疾病傳播與修復機制中皆展現多元功能,奠定其在免疫醫學上的重要地位。

免疫調節雙面刃:「促炎」與「抗炎」二元並存

外泌體的免疫功能呈現出明顯的二元性。源自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 DCs)或病原刺激細胞的外泌體,攜帶 MHC 分子與共刺激分子,可直接活化 T 細胞,觸發抗原特異性應答,並在癌症免疫治療中展現應用潛能;此類 DC 來源外泌體(Dex)可視為一種非活體的「免疫突觸」,具備開發成「即用型疫苗」(off-the-shelf vaccine)條件。

與此相對,腫瘤來源外泌體(Tumor-derived Exosomes, TEX)則攜帶免疫抑制分子,如 PD-L1 與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不僅能抑制 CD8+ T 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NK)的細胞毒性功能,更可誘導調節性 T 細胞(Tregs)與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s),形成促腫瘤的免疫抑制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這種促炎與抗炎的功能切換,不僅取決於來源細胞,亦深受其生理與病理微環境所調控。

「癌症疫苗」、「自體免疫調節」與「液態活檢診斷」三管齊下

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Dex 疫苗已於多項臨床試驗中證實其安全性與誘導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之能力。異體來源 γδ-T 細胞外泌體更展現出與自體來源相似的效果,為疫苗標準化製備打開可能性。此外,工程化外泌體技術亦正在發展,可精準攜帶 miRNA 或藥物重編程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與抑制癌症相關纖維母細胞(CAFs)。

自體免疫疾病方面,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來源外泌體展現出優異的抗炎與免疫平衡調節能力,已於類風濕性關節炎(RA)、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疾病模型中取得正向結果。其非活體低免疫原性高穩定性屏障穿透力,使其成為理想的「無細胞療法」(cell-free therapy)替代品。

最後,作為「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媒介,外泌體中的 miRNA 與表面蛋白日益被視為診斷與預後的生物標誌物(biomarkers)。例如,胰腺癌患者血漿中外泌體 miRNA 組合能有效區分早期病變;而血液中外泌體 PD-L1 則可用於預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之治療反應。

外泌體研究的迅速發展象徵著精準醫療的未來趨勢,其多功能性、穩定性與可工程化潛力,將可能顛覆傳統細胞療法與疫苗設計邏輯。未來挑戰在於如何標準化其製備流程、明確分子機制並有效臨床轉譯,朝向「訊息可控」、「作用可預」的治療與診斷新時代邁進。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項外泌體產品被核准作為治療用途,明年1月再生醫療雙法正式上路後,將強化管理並提高罰則,違規最重可罰2000萬元。(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外泌體在醫美圈掀起熱潮,但宣稱療效、私下施打的亂象也層出不窮。衛福部強調,目前外泌體在台灣僅能用於化妝品原料,不能注射、不能宣稱療效,凡違規施打或不當廣告,皆已觸法。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也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項外泌體產品被核准作為治療用途。明年1月再生醫療雙法正式上路後,將強化管理並提高罰則,違規最重可開罰2000萬元。

劉越萍今(2日)出席台灣精準醫學學會舉辦的「再生醫療臨床試驗教育訓練課程」,她表示,現在外泌體廣告常常講得好像「可以治百病」,但實際上這些產品都還處於研究階段,尚未通過人體試驗驗證療效。目前僅有一項產品以人體細胞衍生的外泌體獲核准作為化妝品原料,僅限外用、不得注射。

她也提醒,坊間許多業者經常以「幹細胞技術」為名誇大宣傳,「打進去身體裡,不是塗在皮膚上,民眾真的要多想一想。」她也舉例,到山上取泉水,沒經過消毒,好像也能喝,但裡面到底有多少細菌、生菌數多高,誰知道?瓶裝水起碼處理過,多一份安全保障,面對未經核准的療程,民眾應更加謹慎。

劉越萍指出,目前的外泌體療程,不論是提供產品的廠商,或實際施打的醫師,皆已違反「醫療法」可處5萬至25萬元罰鍰。為了避免「劣幣驅良幣」,立法院去年通過「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也就是再生醫療雙法,專門用來規範新興的再生醫療試驗與製劑應用。

劉越萍說,再生醫療雙法共有9項配套子法,已有8項完成預告,最後1項也已於上週公告,新法預計明年元旦正式上路。實施後,將明確規範再生醫療的試驗程序、適應症審查與製劑生產流程,並針對違法施打、廣告誇大等情況大幅加重罰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不管是用塗抹、用儀器導入外泌體,Akimia創辦人李佩芝博士說:「外泌體具有良好的訊息傳遞能力,但是否能有效滲透到皮膚深層並發揮預期效果,仍是研究的重點之一。」她同時也運用自己面膜的專利微電流技術,可以提高成分滲透到皮膚的深度,在新的3重泌體乾式微電流面膜中,使用了與中興大學共研來自雞蛋的外泌體,加上訊聯的豬臍帶外泌體與積雪草等等,能有更好的滲透科技,幫助肌膚重獲健康活力與光澤。特別的是,這款面膜是顛覆傳統的乾式面膜,透過抽乾水分保存外泌體,讓它更穩定,當面膜與水分接觸之後,外泌體成分就可以在肌膚上發揮最大的養膚效果。

在科學研究中,外泌體的應用正在被用於癌症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和傷口癒合。 在化妝品產業,外泌體已成為一個不可擋的趨勢。

1.Dior極緻精萃玫瑰馥活油,20ml NT$25,000

迪奧科學家發現自家獨有的岡維拉玫瑰,具有保水、鎖水與獨特的仿生玫瑰外泌體,可以維持肌膚平衡,此玫瑰馥活油,是一種獨特的油凝萃質地,擁有油相成分可以肌膚上形成堅韌屏障,以及水相成分,幫助深層補水。實驗室運用尖端花植科技,將仿生玫瑰外泌體與玫瑰花瓣精萃油、玫瑰花瓣萃取液、玫瑰胜肽複合物等經典成分完美調和,蘊含最高濃度128種玫瑰活性分子,是迪奧有史以來蘊含最多玫瑰活性分子、最高分子多樣性的專利複方,使用感受輕盈卻滋潤,能與所有保養品產生互搭加乘功效,更建議可以再日常保養的精華或乳霜中調和玫瑰馥活油,一滴就能優化整體保養效能,使肌膚重拾油水平衡、重獲全維緊緻力。

2.Dr.Wu超逆齡肌因再生精華,30ml NT$2,200

能解決各種老化問題的高濃度精華液,添加3000ppm酵母菌外泌體,搭配1500ppm雪絨花幹細胞,具強效保濕力且質地輕盈,能迅速被肌膚吸收。在配方上添加高效五胜肽、六胜肽、酵母菌外泌體、雪絨花精萃、乳酸菌及二裂酵母萃取,從肌膚老化根源出發,修護受損肌因,改善多數輕熟齡及熟齡肌在意的皺紋、乾燥、暗沉等老化問題,逆齡效果十分顯著。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蘑法二十、蛻變創新 蘑法生技於亞洲生技大展發表外泌體專利原料新亮點

深耕生技領域二十年的蘑法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5亞洲生技大展」中發表其最新研發成果-專利外泌體原料「eExo-GMI」,展示在工程外泌體平台開發上的創新實力。該原料已完成國際化妝品成分命名(INCI)登錄,為全球首款以特定蛋白質包埋進食用酵母胞外囊泡,並具專利製程的外泌體成分。

專利技術開發具透明來源與穩定性驗證

蘑法生技總經理許瑞祥表示,eExo-GMI®強調原料來源可追溯性與結構明確性,經由專利技術提純所得之奈米級外泌體,具備一定的物理穩定性,並通過第三方檢測與相關安全性資料佐證,提供業界高品質、標準化的選項。電鏡影像亦顯示其外泌體具典型雙層膜結構。

專注研發外泌體應用平台,提升國際能見度

蘑法生技長期投入蛋白質與胞外囊泡領域研究,已累積超過30篇國際學術論文發表,並建立工程外泌體平台,專注於優化純度、穩定性及製程效率,拓展外泌體作為生技與化粧品原料之應用可能性。該公司強調,產品僅作為原料用途,未宣稱具特定功效,後續應用需依相關法規與科學驗證。

展會現場展示最新應用與媒合機會

此次參展以「蘑法二十 蛻變創新—靈芝外泌體」為主軸,現場展示eExo-GMI在原料研發與應用領域的最新進展,並提供與各界廠商、研發機構及學術單位的媒合交流平台。蘑法生技期許藉由創新原料與平台技術,推動台灣在國際外泌體應用市場的發展潛力,為產業注入更多創新動能。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HAPPYHAIR 提供


臺灣連鎖沙龍領導品牌HAPPYHAIR,攜手外泌體技術研發先驅「訊聯細胞智藥」,共同打造全新育髮品牌DAiFU

,成為臺灣首家導入外泌體科技的連鎖沙龍品牌,搶攻預估達新台幣940億元的全球外泌體應用市場,並於8月1日正式上市,成為引領「外泌體大健康時代」的重要角色。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預測,全球外泌體市場將從2022年的2.5億美元快速成長至2032年的3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近30%,成為醫療與保養整合應用的新主流。外泌體技術也因此被視為生技產業中最具潛力的關鍵科技之一。





HAPPYHAIR 提供
HAPPYHAIR 提供


HAPPYHAIR自1976年創立,是臺灣最早推動頭皮養護概念的連鎖沙龍品牌,至今已深耕市場近半世紀,擁有廣大顧客基礎與品牌信任。此次合作的訊聯細胞智藥,為全臺首家運用AI進行外泌體應用開發的公司,具備臨床等級的外泌體純化與凍晶製劑技術,專業實力深厚。

新品牌DAiFU首推「杏林之春賦活療程」,導入訊聯的「億級外泌體」技術,精華露含百億顆高純度外泌體,搭配沙龍級頭皮評估與專業導入,針對壓力型落髮、產後育髮與雄性禿初期等問題,提供高效穩定的修護方案。

居家延伸產品「蘊育系列」則強化日常保養效果,其中明星商品「蘊育賦活晶萃」更含高達1050億顆外泌體,結合多重生物活性成分,具高度滲透力與修復效果,喚醒頭皮與毛囊活力。


HAPPYHAIR 提供
HAPPYHAIR 提供


為確保療程品質一致與專業技術導入,HAPPYHAIR歷時兩年研發流程,並全面訓練旗下近千名技術師掌握外泌體導入操作,建構涵蓋教育、流程、服務的完整科技沙龍系統,真正讓生技創新落地於日常生活,開創沙龍產業新高度。

DAiFU療程甫上市便吸引眾多名人搶先體驗,包含前英文主播劉傑中、藝人劉涵竹與在台日星大久保麻梨子,皆對療程帶來的髮肌改善表達高度肯定。


HAPPYHAIR 提供
HAPPYHAIR 提供


8月1日於台北寒舍艾美舉辦的上市記者會中,集結來自生技、醫療、美容與媒體產業的重量級嘉賓,現場由劉涵竹主持並分享體驗,並進行外泌體原理解說與現場療程示範,完整呈現DAiFU外泌體技術從研發、純化、保存到沙龍應用的全流程實力。


HAPPYHAIR 提供
HAPPYHAIR 提供


快樂麗康董事長陳惠鶯表示:「HAPPYHAIR始終堅持『好的造型來自健康的頭皮與髮質』。這次與訊聯合作,是將再生醫療核心科技普及化,落實為有效、可親的日常沙龍服務,重新定義美髮產業的高度。」

訊聯細胞智藥董事長蔡政憲也指出:「DAiFU是我們對『外泌體大健康時代』的積極回應,期望讓億級外泌體走出實驗室,成為每個人都能接觸的生活保養選項,實現科技為人所用的初衷。」


HAPPYHAIR 提供
HAPPYHAIR 提供


雙方未來將持續深化策略合作,探索外泌體技術於更多生活場域的可能應用。DAiFU不僅是臺灣品牌在生技領域的創新實踐,也象徵美髮沙龍從造型服務邁向頭皮與髮絲健康照護的結構性升級,引領沙龍產業進入科技保養新紀元。


HAPPYHAIR 提供
HAPPYHAIR 提供


DAiFU外泌體蘊育系列|杏林之春賦活療程,8/1正式上市,全臺HAPPYHAIR門市搶先預約體驗址:https://member.happyhair.com.tw/reservation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2025第35屆秋季國際美容保養展美甲美睫博覽會(Beauty Expo 2025)

展覽日期:2025年9月26日(五)至9月29日(一)

展覽時間:每日10:00–18:00

展覽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A區(台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

主辦單位:聯合線上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s://expo.udn.com

「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科學家正在探索如何在沒有精子和卵子的情況下模擬人類生命起源。他們正在誘導幹細胞簇(可轉化為多種不同特化細胞類型的可編細胞),使其在實驗室中形成與人類胚胎相似的結構。

這些胚胎模型遠非完美複製品。但隨著實驗室競相培育出最相似的胚胎,這些結構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其外觀和行為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與胚胎相似。這些結構可以進一步研究人類發育及其不孕症的原因。然而,這項研究始於十多年前,其令人眼花撩亂的發展速度正為發育生物學領域帶來倫理、法律和監管的挑戰。

「我們從未預料到科學會如此迅速地發展。這個領域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具有變革性,然而,隨著這些模型的進步,至關重要的是,必須在一個平衡科學進步與倫理、法律和社會考量的框架下進行研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教授阿曼德·克拉克說道。

克拉克是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 (ISSCR) 胚胎模型工作小組的聯合主席,問題在於,在適當的時間和條件下,研究人員能夠利用這些幹細胞進行多大程度的研究。科學家最終能否複製一個擁有心跳和痛覺的真實胚胎,或是能夠發育成完全發育的人類模型的胚胎?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沒有任何模型能夠完整模擬人類胚胎的發育過程,也沒有任何模型被認為具有形成胎兒的潛力。對大多數研究團隊來說,創建胚胎模型也是一個碰運氣的過程,只有一小部分幹細胞能夠自組織成類似胚胎的結構。

然而,這些模型確實展現出了胚胎髮育所需的一些內部特徵和細胞類型,例如羊膜、卵黃囊和原條,並且根據克拉克今年6月與他人合著、發表在《幹細胞報告》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這些模型「隨著未來的改進,最終可能發育出包括心臟、大腦和其他器官雛形在內的後期胚胎結構,用小鼠細胞製作的類似模型已經達到了大腦開始發育和心臟形成的階段。」

目前,大多數司法管轄區禁止對超過14天的人類胚胎(包括透過體外受精 (IVF) 捐贈的胚胎)進行實驗室研究。雖然一些科學家確實會研究從墮胎中獲得的組織,但由於很少有手術是在胚胎發育的第2週到第4週之間進行的,因此此類組織受到限制。能夠在此發育階段在子宮外培育胚胎模型,為在活體人類胚胎中無法進行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